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

窮查理的普通常識


內容簡介

沒有他,就沒有股神巴菲特!
是他,讓巴菲特擺脫投資撿便宜的心態,幫波克夏開啟對東方投資之窗
本書匯集查理.蒙格畢生最出色的演講、箴言和思想精華

巴菲特半世紀來不斷向人們強調,蒙格對他的影響無可取代:
他用思想的力量,讓我從猩猩進化到人類,否則我會比現在窮得多。

蒙格用好奇心和博學得來的「非常識之常識」,加上幽默、逆向思維的特質,形塑原創的思想體系。這種思維方式,將開發你的洞察力,領受富足新人生。

《窮查理寶典》首次收錄了查理過去20年來主要的公開演講,書中十一篇講稿全面展現了這個傳奇人物的聰明才智。此外,“蒙格主義”一章收錄他犀利和幽默的評論。貫穿全書的是蒙格展示出來的聰慧、機智,其令人敬服的價值觀和深不可測的修辭天賦。他擁有百科全書式的知識,所以從古代的雄辯家,到1819世紀的歐洲文豪,再到當代的流行文化偶像,這些人的名言他都能信手拈來,並用這些來強調終身學習和保持求知欲望的好處。

本書首次完整、翔實、權威地披露了素來「以低調為樂」的投資大師查理•蒙格的人生智慧。

第一章 傳略篇
知名人物談蒙格──巴菲特.比爾蓋茲.比爾葛洛斯
查理.蒙格傳略──蒙格的成長.家庭.求學.職業

第二章 蒙格主義
蒙格的生活.學習和決策方法:投資思維模型.能力圈理論.個人行事風格和人生哲學

第三章 思想篇
查理十一講:含蒙格過去20年來主要的公開演講內容11篇,講稿全面展現了這個傳奇人物的聰慧、機智,其令人敬服的價值觀.百科全書式的知識,和深不可測的修辭天賦。

其中篇幅最大一篇(58)"人類誤判心理學",為整併三次演講內容,並大量增補,針對人類為何犯錯, 形成25種心理分析論述。

對哈佛、史丹佛、加州大學、慈善圓桌會等分享的人生智慧

■人類誤判心理學
聰明人為什麼會犯錯?答案是:人們傾向於積累大量僵化的結論和態度,而且不去經常檢討,更不願做改變。蒙格親筆闡述25種人類誤判的心理傾向。

■畫定你的能力圈
你必須弄清楚自己有什麼本領。如果要玩那些別人玩得很好、自己卻一竅不通的遊戲,那麼,你注定一敗塗地。要認清自己的優勢,只在能力圈裡競爭。

■如何讓自己生活悲慘?
只要懂得妒忌、怨恨、反覆無常、意志消沉、不屑客觀、不從其他人的經驗學習,保證可以輕鬆擁有悲慘的一生。

■普通常識的多元應用
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眼中,世界就像一根釘子。大多數人試圖以一種思維模型來解決所有問題,而其思維往往只來自某一專業學科;但你必須知道「各種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」,才能洞察問題本質。

■沒有必定賺錢公式
98%的時間裡,我們對股市的態度是:保持不可知。賺錢,靠的是記住淺顯的,而不是掌握深奧的。波克夏只尋找那些不用動腦筋也能賺錢的機會。

■耐心等待一記好球
只要以耐心、紀律和客觀為指導原則,你可以將90%財富都投到一家偉大的公司。不需要頻繁的買賣,只要幾次決定便能造就投資財富。蒙格的這一特點,徹底改變了巴菲特的投資策略。

作者介紹

作者簡介

查理.蒙格(Charles T. Munger, 1924 -

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的奧馬哈,現任波克夏.海瑟威公司副董事長,董事長為股神華倫.巴菲特。

蒙格於1948年取得哈佛法學博士後。在1965年之前自營事務所,擔任房地產律師。在巴菲特主張下,他放棄了法律的專職,專心致力於管理投資事業。

兩人在1959年相識以來,即成為親密的朋友和投資夥伴,並共同創造了波克夏公司的投資傳奇。相對於巴菲特的全球知名度,蒙格卻以低調為樂,並刻意把自己的財富恰好保持在富比世富豪榜的水準之下。下面這段話,是巴菲特提出「如何選擇合夥人的建議」,就是蒙格的寫照:

首先,要找比你更聰明、更有智慧的人。找到他之後,請他別炫耀他比你高明,這樣你就能夠因為許多源自他的想法和建議的成就而得到讚揚。在你犯下損失慘重的錯誤時,他既不會事後諸葛,也不會生你的氣。他還應該是個慷慨大方的人,會投入自己的錢並努力為你工作而不計報酬。最後,在結伴同行的漫漫長路上,這位夥伴還能不斷給你帶來快樂。

譯者簡介

Louis Li李彔

李錄2004年與蒙格、彼得考夫曼合夥投資事業。


序言

「我對他的感激,無以言表。」 華倫.巴菲特

從一七三三年到一七五八年,班傑明.富蘭克林藉由《窮理查年鑑》傳播了許多有用而永恆的建議,他讚揚的美德包括節儉、負責、勤奮和簡樸。

在隨後的兩個世紀裡,人們總是把班傑明的這些美德思想當成終極真理。然後查理.蒙格站出來了。

查理原本只是班傑明的信徒,但很快開闢了新境界。班傑明「建議」做的,到查理這兒變成「必須」做的;如果班傑明「建議」節省「幾分錢」,查理會「要求」節省「幾塊錢」;如果班傑明說要「及時」,查理會說要「提前」;和蒙格苛刻的要求相比,依照班傑明的建議來過日子顯然太容易了。

此外,查理還始終身體力行他所鼓吹的道理。(喔!瞧他多賣力!)在班傑明的遺囑中,他設立了兩個小型慈善基金,目的是要向人們傳授複利的魔力。查理很早就認定這是極重要的課題,絕不能等死後才來傳授。因此他選擇自己做複利的活教材,避免鋪張浪費,免得削弱了他作為榜樣的力量。也因此,查理的家人體會到坐長途巴士旅行的樂趣,而他那些被囚禁在私人飛機裡的有錢朋友,則錯過了豐富多彩的體驗。

當然,在某些領域,查理則無意改變班傑明的看法。例如班傑明那篇〈選擇情人的建議〉(Advice on the Choice of a Mistress),就會讓查理吐出他在波克夏年會上的口頭禪:「我沒有什麼要補充的。」(I have nothing to add.)

至於我自己,則想給大家提供幾條「如何選擇合夥人的建議」,請注意:

首先,要找比你更聰明、更有智慧的人。找到他之後,請他別炫耀他比你高明,這樣你就能夠因為許多源自他的想法和建議的成就而得到讚揚。你要找這樣的合夥人,在你犯下損失慘重的錯誤時,他既不會事後諸葛,也不會生你的氣。他還應該是個慷慨大方的人,會投入自己的錢並努力為你工作而不計報酬。最後,在結伴同行的漫漫長路上,這位夥伴還能不斷給你帶來快樂。

上述這些都是很「英明」的建議(在自我評價的測驗中,我從來沒有拿過A以下的成績)。實際上,這些建議是如此英明,乃至於我早在一九五九年就決定完全遵守,而全部符合我這些特殊要求的人只有一個,他就是查理。

在富蘭克林那篇著名的文章中,他說男人應該選擇年紀較大的情人,為此列舉八個非常好的理由,最關鍵的理由是:「……最終,她們會感激不盡。」

查理和我成為合夥人已經四十五個年頭。我不知道他是否緣於其他七個標準而選擇了我,但我絕對符合班傑明的第八個標準:我對他的感激,無以言表。

蒙格語錄

我們賺錢,靠的是記住淺顯的,而不是掌握深奧的。
價值評估到最後變成了一種哲學的評估,而不是數學的衡量。
我寧願將毒蛇丟進我的襯衣裡,也不願聘用一名薪酬顧問。

透過廣泛的閱讀把自己培養成一個終生自學者;培養好奇心,努力使自己每天更聰明一點點。
在企業界,如果你聘請的分析師,在購併時勤奮的做調查,卻缺乏常識,那麼你將掉進地獄中。

如果說波克夏取得了不錯的發展,那主要是因為巴菲特和我非常善於打破我們自己最愛的觀念。哪一年你不曾打破一個你最愛的觀念,那你這一年就白過了。

我們傾向把大量金錢投放在我們不用額外再做決策的地方。如果你因為一樣東西的價值被低估而購買了它,那麼當它的價格上漲到你預期的水準時,你就必須考慮把它賣掉。那很難。但是,如果你能購買幾家卓越的公司,那麼你就可以安心坐下來啦。那是很好的事情。

投資應該愈分散愈好的觀念,簡直是瘋了。我們不認為分散程度很高的投資能夠帶來好結果,幾乎所有好投資的分散程度都是相對較低的。

如果剔除掉我們十五個最好的投資決策,我們的業績將會非常平庸。你需要的是極大的耐心,而不是「過動症」。你必須堅持原則,等待機會,奮力出擊。

這些年來,伯克希就是透過把賭注押在有把握的事情上而賺錢的。

一般基金的管理系統要求人們假裝去做他們做不了的事情,假裝喜歡他們不喜歡的事情。這種生活方式很可怕,卻能拿到很高的薪水。

找到好配偶的最佳方法是什麼呢?唯一之道是你首先必須值得擁有好配偶,因為從定義上來說,好配偶可絕不是傻瓜。

我們的經驗往往驗證一個長久以來的觀念:只要做好準備,在人生中抓住幾個機會,迅速採取適當的行動,去做簡單而合乎邏輯的事情,這輩子就能得到很大的財富。

但這種機會很少,通常屬於不斷尋找和等待、充滿求知欲望,而又熱中分析各種不同變數的人。

一旦機會來臨,如果勝算很高,那麼利用過去的謹慎和耐心得來的資源,重重壓注下去就對了。

長久以來,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——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,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。你需要的是在頭腦裡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。有了那個系統之後,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知。

然而,我這種特殊的方法似乎很少得到認可,甚至對那些非常有才能的人來說也是如此。人

推薦序

「以靜制動」的哲學 郭恭克(獵豹財務長)

這是近一兩年來我難得看到的好書。

雖然在台灣已有不少書籍介紹過巴菲特的價值投資,但查理.蒙格與眾不同的是,他出身法學背景,念法律的人,思考邏輯特別嚴謹,這對投資市場而言是很重要的。不管是在總體經濟、企業經營,或財務分析,都需要有邏輯的思維貫穿。特別的是,蒙格還會從人文、社會、尤其行為心理學的層面,來探討各種投資市場上的心理和行為,這對台灣投資人而言,是很好的學習。

蒙格從心理學的角度,來解釋人為什麼容易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。其實,每個人的行為模式是一致的,只是當市場發生偏離時,投資人的行為往往會與市場應有的理性思考背道而馳。而很大的原因是,投資人把事情想得太複雜!蒙格不會去猜測市場,他說:「在九八%的時間裡,我們對股市的態度是:保持不可知。」他認為投資市場沒有必定的賺錢公式,所以他不猜測市場,對市場保持謙虛的態度,只隨市場的變動,採取因應的作為,我稱之為「以靜制動」的哲學。這一點,與現在市場上充斥的半調子分析師,是截然不同的。

蒙格強調的另一點,就是找出自己的優勢,他稱為「能力圈」(circles ofcompetence)。從投資的角度而言,現今市場的產業太多元,你不可能全部熟悉,所以只要做你能了解的領域、能了解的公司或行業,聚焦去培養或精進自己的能力,去熟悉你的工具(以投資而言就是企業財報),這樣就夠了。

我們從許多位長期成功的投資者身上,像是蒙格、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,以及價值投資之父約翰‧坦伯頓(John Templeton,1912-)、日本股神是川銀藏(Ginzo Korekawa,1987-1992),甚至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(André Kostolany, 1906-1999)身上,發現了一些共同特質,包括:好的個性、好的修養和行為、紳士的風範。這些人都有正當的投資信仰,所以不會像金融巨鱷索羅斯(George Soros)一般,不斷猜測市場、從事頻繁的投機。有趣的是,這些人也都相當長壽,包括蒙格在內,都活了八、九十歲以上,可見得,用長期理性的投資思考,不必在市場殺進殺出,壓力反而沒有那麼大,人才活得久!

這也是我在離開職場以後才有的體會:投資市場不是用數字可以算出來的,市場是經濟、社會與人文的綜合物,充滿了邏輯性的過程。而「以靜制動」,往往才是最好的方式。


此外,蒙格也重視從成功者身上學習,包括學習態度、方法和生活的價值觀。這些前輩崇尚主流的價值,像儉樸、生活或投資紀律,他們的核心價值也反映在其投資取向上,所以,選擇經營者和好的公司,長期而言,才是決定報酬率的關鍵。而專注、耐心等待市場的波動,和勤奮不懈的學習,則是所有投資人都該修煉的功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